航運界網消息,近日挪威船級社DNV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到 2050 年脫碳賽道上的“船上投資”規模將需要在2000億美元至4500億美元之間。
而最終數字取決於未來的燃料是否可以與現有的燃料系統和機械一起使用。
DNV 首席執行官艾瑞民(Remi Eriksen)告訴媒體,這成本相當於每艘船額外增加10%至30%。由於能源危機和轉向低碳燃料,低燃料價格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瞭。到 2030 年,以總噸位計算,大約5%的航運公司需要實現無排放運營,才能實現該行業的目標。這意味著要為最大型船舶脫碳付出巨大努力。
DNV 預計第一臺氨發動機將在兩三年內準備就緒,但這些僅適用於小型船舶。該組織認為,大型深海船舶的解決方案可能需要到本世紀末。
此外,盡管未來2030年歐洲的天然氣使用量大幅下降,但 LNG 船仍將受到追捧。根據其第六次能源轉型展望報告,該公司預計當前的能源危機將在短期內加強“雙速”能源轉型。
根據DNV第六版的《全球能源轉型展望》,對能源安全的高度關註和能源成本的不斷上漲加大瞭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脫碳速度差異。歐洲可以被視為能源轉型的領導者,為保障其能源獨立性,歐洲將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方面加倍投入。俄烏沖突將導致歐洲天然氣用量銳減。到2050年,天然氣隻能滿足歐洲10%的能源需求,目前這一比列為25%。DNV本年度對於2050年歐洲大陸的天然氣用量的預測將僅占上一年度預測用量的一半左右。
在低收入國傢,成本是能源政策的主要驅動因素,並導致瞭發展趨勢的不同。能源和食品價格居高不下,正逆轉從煤到氣的能源轉型,並阻礙瞭脫碳投資。例如,未來五年印度次大陸的能源結構中,天然氣的份額將從11%降為7%,同時煤炭的份額將增加。
更廣泛來看,通脹壓力將在短期內對可再生能源的增長構成挑戰。根據DNV的《全球能源轉型展望》,全球電動汽車的“裡程碑”時刻(即電動汽車在新車銷量中的份額超過50%)將推遲一年至2033年實現。
然而從長期來看,可再生能源價格的大幅下降以及碳成本的增長,將抵消當前危機對整體能源轉型的影響。
“能源市場的動蕩不會顯著改變到本世紀中葉的脫碳路徑”,DNV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艾瑞民(Remi Eriksen)表示,“全球能源轉型最強勁的動力來自太陽能和風能成本的迅速降低,其效益超出瞭短期內能源系統受到的負面沖擊。”
DNV的預測顯示,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全球能源結構的比例將首次略高於50%。這主要得益於綠色電力的增長。未來三十年間,發電量將增長一倍以上,電力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從19%增至38%。在大多數情況下,太陽能光伏和風能是最便宜的電力形式,預計到2050年將分別增長20倍和10倍,在發電結構中的比例將分別達到38%和31%。未來十年間,可再生能源的支出將翻一番,達到每年1.4萬億美元以上,到2030年,電網支出可能超過每年1萬億美元。對能源安全的擔憂使人們對核電重新產生瞭興趣,今年的預測反映瞭核電的適度增長,到2050年將比現在增長13%。然而,到2050年,核電在電力結構中的份額將從目前的10%下降到5%。
盡管煤炭用量短期內增長,但這並不改變其自2014年達到峰值後,正快速退出能源結構這一趨勢。石油已經多年接近穩定期,並將在2030年後快速回落。受俄烏沖突影響,全球天然氣用量將低於之前的預測。沖突前的預測中,到本世紀二十年代末天然氣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能源,但現在這一時間點將被推遲到2048年。
通往凈零排放的路徑
除瞭對能源轉型的“最佳估算”預測外,今年的《全球能源轉型展望》還包含瞭“通往凈零排放的路徑”,這是DNV認為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並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的最具可行性的途徑。盡管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發出紅色警報,DNV的預測顯示到2100年地球將升溫2.2°C。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必須每年削減8%,才能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2021年,排放急劇上升,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歷史最高水平,而2022年全球排放僅微降1%。這意味著,在與排放鬥爭的過程中“失去”瞭兩年時間。
要實現2050年全球凈零排放,需要部分地區和行業更快地邁向凈零目標。經合組織地區需要在2043年前實現凈零排放,之後則為凈負排放,通過碳捕獲和去除技術可實現負排放。其他排放大國亦需要將凈零排放的目標提前至2050年。包括發電在內的部分行業要在2050年實現凈零目標,屆時其他如水泥和航空等難減排行業仍將維持一定的排放。在所預測的凈零路徑中,海事行業需要在2050年減少95%的排放。
根據DNV的“通往凈零排放的路徑”,高收入國傢對於石油和天然氣在2024年後將不再有新的需求,而中低收入國傢則要到2028年後。對可再生能源和電網的投資要更快地擴大規模;未來十年間,可再生能源投資需要翻三倍,而電網投資要增加50%以上。
DNV的“通往凈零排放的路徑”亦呼籲比目前更多的政策幹預。必須充分運用好政策的工具箱,包括更高的碳稅和補貼,更強有力的指令、禁令以及財務激勵,從而鼓勵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並采用更智慧的監管和標準。
“隨著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臨近,政策制定者必須認識到,鑒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成本攀升,能源結構的脫碳蘊含著巨大的機遇。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技術已經存在,但要實現目標還必須充分運用政策工具”,艾瑞民說。
圖片來源:INS